網站內容包含人體構造、疾病、與手術的影像與影片,敬請斟酌閱覽;與網站內容相關的可辨識資料均已去連結,以維護患者隱私。

2023年1月25日

腹腔鏡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手術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癌症,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據新證據,與開放手術(open approach)相比,子宮頸癌患者的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復發率和死亡率更高。腹腔鏡根治性子宮切除術不再是宮頸癌患者的選擇。  

腹腔鏡方法(laparoscopic approach)為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提供了與開腹手術相似的手術結果和相似的生存率。 子宮切除術的根治性不會影響局部復發率或完全手術切除腫瘤的總體生存率。 

當提供微創手術時,必須就當前的爭論向患者提供詳細諮詢。

PubMed

Minim Invasive Ther Allied Technol 2022 Dec 13;1-11. doi: 10.1080/13645706.2022.2154166. 

PubMed

J Obstet Gynaecol Res. 2023 Jan;49(1):90-102. doi: 10.1111/jog.15465.

2020年3月26日

Ovarian Fibroma Torsion(卵巢纖維瘤扭轉)

A 57-year-old postmenopausal woman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severe abdominal pain and hypovolemic shock. On examination, the abdomen was distended with rebound tenderness in the suprapubic and left lower quadrant areas. A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 of the abdomen and pelvis revealed a 26-cm complex tumor in the left peritoneal space, swirl appearance of the left adnexa and broad ligament (Panel A, arrow), and ascites. Emergent laparotomy disclosed a large left ovarian solid tumor with a dilated, congested, and twisted left fallopian tube (Panel B). A left salpingo-oophorectomy was performe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n ovarian fibroma with hemorrhagic necrosis and with no evidence of malignancy. The patient recovered uneventfully postoperatively. To our knowledge, this woman presents the largest fibroma torsion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一名57歲停經後婦女因嚴重腹痛和低血量性休克而被送到急診。 身體檢查時發現腹部腫脹且在恥骨上與左下腹部有反彈性觸痛。 全腹部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左腹膜腔內有一個26公分的複雜性腫瘤、左側子宮附屬器和寬韌帶呈漩渦狀(圖A,箭頭)、和腹水。 緊急剖腹術發現一個大的左卵巢實體腫瘤、以及左輸卵管充血扭轉(圖B),於是進行了左側輸卵管卵巢切除手術。 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卵巢纖維瘤伴隨出血壞死,無惡性證據。 病人術後恢復良好。 此案例為當前文獻中最大的卵巢纖維瘤扭轉報告。


2020年2月5日

停經後婦女的賀爾蒙治療

* 60歲以下或停經後10年內有症狀的更年期潮熱或盜汗的女性,最有可能從激素治療中受益。
* 對於沒有禁忌症的更年期早期女性,建議激素治療,直到至少達到自然絕經的平均年齡。
* 觀察性研究顯示,經皮治療的血栓栓塞和中風風險低於口服激素治療。
* 基於安全考慮,不建議使用未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複合生物同等激素療法。
* 不建議激素治療對冠心病或失智作為一級或二級預防。
* 已顯示可減少潮熱的非激素療法包括:低劑量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low-dose 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和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加巴噴丁類藥物(gabapentinoids)、減肥、催眠、和認知行為療法。
* 對於只有泌尿生殖系統症狀的女性,建議使用局部陰道激素療法。
N Engl J Med 2020; 382:446-455; DOI: 10.1056/NEJMcp1714787

2020年1月25日

Paraurethral Müllerian Cyst(尿道周圍穆勒氏囊腫)

A 64-year-old woman was referred to the outpatient urogynecological department because she had difficulty urinating for one month and needed catheterization. On pelvic examination, there was a 3-cm bulging in the anterior vagina. Ultrasonography followed by abdominal and pelv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a 4.5-cm cystic mass surrounding the urethra and the mass was not connected to the urethra (Panel A, arrows). Urethrocystoscopy and intravenous pyelography also showed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ss and the urethra. Excision of the paraurethral mass was performed (Panel B). The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Müllerian cyst lined by endocervical-like, mucin-producing columnar epithelium. The woman resumed normal voiding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 and had no recurrence at 6-month follow-up. Müllerian cysts are usually small and asymptomatic and require no treatment. If they are symptomatic and need to be removed, it is important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cysts and adjacent structures preoperatively.
一名64歲的婦女因無法排尿一個月而需要導尿,因此被轉診至婦女泌尿科門診。進行骨盆檢查時,前陰道有一個3公分的凸起。超音波檢查後再進行腹部和骨盆核磁共振檢查,均顯示尿道周圍有一個4.5公分的囊狀腫塊,囊腫並未與尿道相連(圖A,箭頭)。尿道膀胱鏡檢查和靜脈腎盂造影也未發現囊腫與尿道之間的關係。由於患者無法解尿,於是我們切除了尿道旁的腫塊(圖B)。組織病理學分析證實了診斷為良性穆勒氏囊腫(Müllerian cysts)的診斷。患者在手術後立即恢復了正常的排尿,並且在6個月的復診時沒有復發的情況。穆勒氏囊腫通常很小且無症狀,不需要治療。然而若穆勒氏囊腫引起患者症狀,就會需要被切除,手術前詳細評估並獲取有關囊腫和鄰近結構的資料,有助於手術順利進行。


2014年5月18日

骨盆脫垂手術不適合保留子宮的情況

罹患子宮脫垂是否一定需要切除子宮,根據當今的文獻報告,比起保留子宮僅接受子宮懸吊手術,子宮切除手術加上陰道懸吊手術對於骨盆重建的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然而有些患者還是很想保留子宮,此時就必須跟醫師針對個人的狀況與可行的治療方法進行討論與溝通,然而,有下列情況的子宮脫垂患者,還是比較不建議保留子宮:
1. 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或子宮內膜病灶
2.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3. 不正常子宮出血
4. 停經後出血
5. 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的家族病史
6. 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
7. 接受Tamoxifen治療
8. 無法接受定期常規婦科檢查

參考資料
Gutman R, Maher C. Uterine-preserving POP surgery. Int Urogynecol J 2013;24:1803-1813.

2013年10月27日

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的發生原因為外因性〈exogenous〉或內因性〈endogenous〉的未平衡雌激素〈unopposed estrogen〉,多餘的雌激素來源包括:肥胖、長期不排卵〈anovulation〉、多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ian disease〉、分泌雌激素的腫瘤〈granulosa cell tumor〉、或者是近來有些學者懷疑的環境賀爾蒙。

子宮內膜增生依照細胞的單純性以及有沒有非典型表現〈atypia〉,分成四種類型,包括: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simple hyperplasia〉、複雜性子宮內膜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單純性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simple atypical hyperplasia〉、與複雜性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complex atypical hyperplasia〉,13 % ~ 43 %有非典型表現子宮內膜增生會同時存在有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在同時合併有子宮內膜癌的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的患者當中,雖然大部分〈63 %〉是屬於最早期的病變〈grade I lesions confined to the endometrium〉,但已有31 %的患者其子宮內膜癌細胞已侵犯子宮肌肉層〈myometrial invasion〉。

子宮內膜增生的臨床表現通常為不正常出血,包括:經血過多、非生理期間出血、或停經後出血,有些患者會因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較厚、或因子宮頸抹片出現子宮內膜細胞而發現,診斷的方法必須依賴子宮內膜切片〈endometrial biopsy〉或子宮內容物刮除手術〈diagnostic dilation and curettage〉取得子宮內膜組織,經過病理組織的檢查才能確診。

子宮內膜增生的治療依據病理組織學的報告而不同,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與複雜性子宮內膜增生若未含非典型細胞,與子宮內膜癌的關連性比較低,通常只需要一般賀爾蒙療法例如黃體素〈progestogen; synthetic progestin or progesterone〉即可,不需切除子宮。

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的治療,要考慮到患者的年紀、生育計畫、避孕需求、疾病病史、以及個人意願;若患者已不想再生產,子宮切除為最佳的選擇,切除的方法可以用微創手術的方式來進行,至於要不要同時切除卵巢,則要考慮是不是同時有其他疾病如乳癌、家族病史、年齡等因素;若患者拒絕切除子宮,必須要接受較高階的賀爾蒙治療〈megestrol, 160 mg/day in divided doses〉,並且建議至少一年內必須每三個月接受一次子宮內容物刮除手術,以評估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
De Saia PJ and Creasman WT. Clinical Gynecologic Oncology, 8th edition, 2012.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一名48歲女性因子宮頸抹片出現子宮內膜細胞,經超音波檢查與子宮內容物刮除手確診為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

由於患者同意切除子宮,於是安排腹腔鏡式陰道子宮全切除手術,術中發現患者同時有子宮肌瘤與骨盆沾黏的狀況。

手術完成

2013年10月26日

第四級骨盆脫垂

一位80歲女士,因無法解尿必須置放導尿管而被轉介至門診,身體檢查時發現有第四級骨盆器官脫垂,包括膀胱、子宮、與直腸,脫垂的部位呈現破皮潰瘍的狀況。由於脫垂部位廣泛,因此於評估患者生理狀況與手術風險之後,安排手術包括經陰道子宮切除手術〈vaginal total hysterectomy〉、經閉孔膀胱懸吊手術〈transobturator mesh procedures〉、以及經臀陰道懸吊手術〈transgluteal mesh procedures〉,術後解尿功能恢復,每次解尿可達200毫升以上,餘尿少於50毫升,術後2週返診時傷口復原良好。

骨盆器官脫垂分級〈POP-Q System〉的方式如下:脫垂部位位於處女膜1公分之上為第一級,脫垂部位於處女膜上下1公分之間為第二級,脫垂部位超出處女膜1公分但未達陰道長度減2公分的長度為第三級,脫垂部位超出陰道長度減2公分的長度為第四級;通常第一級與無症狀的第二級骨盆器官脫垂,只須保守療法,有症狀的第二級、第三級、與第四級骨盆器官脫垂必須積極的治療,治療方式包括子宮托置放或手術。

手術前

手術後二週

2013年10月13日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治療

第一線藥物治療
1、止痛藥,如: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但可能會導致胃痛、胃潰瘍、或影響排卵〉或普拿疼〈paracetamol〉。
2、口服避孕藥〈oral contraceptive pill〉
3、黃體素〈progestins〉,如: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norethisterone、dienogest。

第二線藥物治療
1、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onadotroph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 GnRH-a〉
2、黃體素釋放子宮內避孕器〈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LNG-IUS〉
3、嗎啡類止痛藥〈opioids;須提防藥物濫用或藥物上癮〉
4、雄性激素,如:danazol、gestrinone

參考資料
Johnson NP, Hummelshoj L; World Endometriosis Society Montpellier Consortium. Consensus on current management of endometriosis. Hum Reprod 2013;28:1552–1568.

2013年10月11日

與尿液滯留有關的藥物

尿液滯留(urinary retention)是指膀胱排空異常造成尿液無法順利排出的狀況,患者可能併有多尿、夜尿、尿急、尿失禁、疼痛、無法排尿等症狀,約有10 %尿液滯留為藥物引起,常見引起尿液滯留之藥物如下:

具抗膽鹼活性的藥物,使用後會造成阻斷副交感神經路徑,使得逼尿肌無法正常收縮,屬本項的藥品包括:
1、抗組織胺藥物,用於緩解皮膚疹、皮膚癢及流鼻水等過敏症狀,如:diphenhydraminehydroxyzinechlorpheniramine等。
2、抗精神病藥物,如:clozapinechlorpromazinerisperidone等。
3、抗帕金森氏症藥物,如:biperiden等。
4、抗胃痙攣藥物,如:scopolamineatropine等。
5、抗膽鹼類氣管擴張劑,如:ipratropiumtiotropium等。
6、抗憂鬱劑,如:三環抗憂鬱劑amitriptylinedoxepinimipramine等、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fluoxetinefluvoxamine等。

麻醉性鎮痛劑,包含:
1、手術使用的全身或局部麻醉劑,如:bupivacaine常會造成膀胱過度擴張。
2、術後使用的鴉片類止痛劑,如:morphinemeperidine會降低膀胱對漲感的敏感度,此外也會增加括約肌張力,導致增加膀胱出口的阻力。

非類固醇類抗發炎劑,會抑制前列腺素E2而造成尿滯留,如:ibuprofennaproxen等。

甲型交感神經受體致效劑,常用於降低鼻黏膜充血、緩解鼻塞,如:pseudoephedrine等。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可抑制鈣離子流入細胞內,減低膀胱收縮力,如:nifedipinediltiazem降血壓藥等。

2013年10月9日

子宮肌瘤的治療時機


干擾到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的症狀(symptoms):
不正常子宮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解尿症狀(urinary symptoms
骨盆壓迫感(pelvic pressure)或骨盆疼痛(pelvic pain

不孕(infertility)或重覆流產(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須排除其他不孕原因
造成子宮腔變形的子宮肌瘤cavity-distorting leiomyoma
黏膜下肌瘤(submucosal myoma)與某些肌層內肌瘤(intramural myoma
子宮肌瘤切除可減少懷孕中期(second-trimester)的流產率

先前不良懷孕結果(previous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與子宮肌瘤有關的不良懷孕結果(輕度風險):
胎位不正、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剖腹生產、早期破水、產後出血、早產。
 
參考資料

選擇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需要考慮的因素


1. 手術醫師與手術團隊
2. 子宮肌瘤的大小
3. 子宮肌瘤的位置
4. 子宮肌瘤的數量

Sizzi 等人於2007的報告〈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07;14:453
˙於子宮肌瘤平均大小為5公分,平均數量為2.2個的情況下,發生手術併發症的機率為11 % (包括失血過多必須輸血以及手術失敗)。
˙手術併發症最容易發生於下列情況
   子宮肌瘤 > 6公分
   肌層內肌瘤intramural myoma
   腹膜內肌瘤intraligamentous myoma
   子宮肌瘤 > 3

參考資料
Falcone T, Parker WH.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eiomyomas for fertility or uterine preservation. Obstet Gynecol 2013;121:856-868.

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的步驟

1、手術前準備:
截石術姿勢(lithotomy position
無菌消毒
置放導尿管
置入子宮托(uterine manipulator
裝置腹腔鏡鏡頭、器械、管線等
置入充氣導管與充氣
置入套管(trocars

2、撥離子宮肌瘤


3、縫合子宮切口



4、取出子宮肌瘤,可利用下列方式進行:
子宮肌瘤切碎morcellation


後陰道切開手術posterior colpotomy


參考資料
Falcone T, Parker WH.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eiomyomas for fertility or uterine preservation. Obstet Gynecol 2013;121:856-868.

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併發症

一般手術併發症:
手術失血(blood loss)過多,需要輸血(transfusion
感染(infection
沾黏(adhesion formation

醫源性寄生肌瘤(iatrogenic parasitic leiomyomas

與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手術較有關的併發症:
與腹腔鏡套管(trocars)有關的併發症
手術後懷孕子宮破裂


參考資料
Falcone T, Parker WH.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eiomyomas for fertility or uterine preservation. Obstet Gynecol 2013;121:856-868.

2013年9月3日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是婦科門診很常見的疾病,是一種由於子宮內膜腺體〈endometrial gland〉或基質〈stroma〉組織出現在子宮內膜以外部位所引起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可發生在身體很多部位,可能發生的部位包括卵巢、子宮肌肉層〈即子宮肌腺症〉、輸卵管、骨盆腹膜、膀胱、輸尿管、腸道等,有些患者可能會無症狀,而典型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疼痛〈生理痛、同房疼痛、解尿疼痛、排便疼痛、慢性疼痛等〉與不孕症。

診斷與評估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方法包括身體檢查、血液CA-125檢驗、超音波檢查、甚至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方式包括定期追蹤觀察、藥物治療〈止痛藥、避孕藥、賀爾蒙療法等〉、與手術治療〈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剖腹手術等〉,治療的方式則必須患者的年齡、特定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的部位、患者想要達到的治療目標、生育計畫等因素來做完整的溝通然後再進行。

卵巢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形成的內含深紅或暗褐色濃稠液體之囊腫,即俗稱的巧克力囊腫。此為左側9公分的巧克力囊腫,除了與腹膜有緻密的沾黏,也與大腸形成緊密的沾黏。
利用腹腔鏡把左側卵巢巧克力囊腫切除,剝除骨盆沾黏之後,發現右側的卵巢巧克力囊腫深藏於後腹腔內,與大腸也形成緻密的沾黏,撥離沾黏之後,再進行腹腔鏡右側卵巢巧克力囊腫切除。

 
手術完成,保留子宮、兩側卵巢、與兩側輸卵管,同時置放防沾黏產品;手術後建議接著進行4~6個月的藥物治療。

2013年8月16日

子宮內膜亮細胞線癌

子宮內膜亮細胞線癌〈clear cell carcinoma〉屬於少見的子宮內膜癌組織型態,僅約佔子宮內膜癌的2.5 %,罹病患者通常年紀比較大,雖然有學者〈Christopherson et al.〉報告即使是第一期的子宮內膜亮細胞線癌,五年的存活率僅有44 %,但有其他學者〈Photopulos et al. 與 Creasman et al.〉也報告,第一期的子宮內膜亮細胞線癌與第一期的子宮內膜線細胞癌有一樣好的五年存活率,可高達81 %。


一位停經後婦女因為最近幾個禮拜發生陰部出血而就診,骨盆檢查時確認子宮頸外觀正常,但卻有子宮出血的情況,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子宮內膜比較厚,有新生血管的現象,經由子宮內膜刮除手術確診為子宮內膜亮細胞腺癌,所幸血液腫瘤指數數值在正常範圍,全腹部電腦斷層沒發現其他器官或淋巴結轉移,胸部X光攝影也沒發現肺部的可疑病灶,於是安排癌症分期手術〈staging surgeries〉,包括全子宮切除手術〈abdominal total hysterectomy〉、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雙側骨盆淋巴切除手術〈bi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主動脈旁淋巴切除手術〈para-aor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網膜切除手術〈omentectomy〉、以及細胞學檢查〈washing cytology〉。

參考資料
De Saia PJ and Creasman WT. Clinical Gynecologic Oncology, 8th edition, 2012.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2013年8月15日

子宮肌瘤的種類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是子宮最常見的腫瘤,子宮肌瘤與正常的子宮組織會有清楚的界線,常呈現圓形的形狀,摸起來比正常的子宮組織來得硬,可能為單顆或多顆,子宮肌瘤可能會發生在子宮不同的部位,位於子宮肌肉層內的稱為肌肉層內肌瘤〈intramural myoma〉,位於子宮腔內的稱為黏膜下肌瘤〈submucosal myoma〉,位於子宮表面的稱為漿膜性肌瘤〈serosal myoma〉,子宮肌瘤在35歲以上的婦女很常見,發生機率依不同人種可高達40 %,而在停經後婦女,有高達50 %的人會有子宮肌瘤,大多數的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子宮肌瘤造成的不適與其大小、數量、生長部位、缺氧、或感染等情況有關,可能的症狀包括腹痛、經血過多、頻尿、便秘等,有0.1 %的子宮肌瘤可能為惡性腫瘤〈sarcoma〉,最常見的表現為快速長大的子宮腫瘤。

一位中年停經前女士因為自覺腹部突出而就診,同時有腹部疼痛、經血過多、與貧血的情況,就診時請患者平躺即可目視到突出的下腹部,觸診時發現其凸起的部位呈現較硬的質地且不規則的形狀,經超音波發現下腹部有多顆15 ~ 5公分的子宮肌瘤,患者經過與醫師及家人討論之後,決定接受腹式子宮全切除手術。

2013年8月7日

腹腔鏡式陰道子宮全切除手術

一名中年女士因子宮肌腺症已於門診追蹤兩年,平時有生理痛與貧血的現象,這次因在外院發現血紅素低於10 g/dL且CA-125數值異常而回診,經超音波發現子宮肌腺症有比較嚴重的狀況,子宮大小已達9.9公分,於是要求腹腔鏡手術切除子宮。

手術時發現患者的子宮因子宮肌腺症而明顯腫大,同時患者的腸道、卵巢、子宮之間有沾黏的狀況,先以腹腔鏡式手術撥離沾黏,接著分離子宮與左右兩側圓韌帶、輸卵管、卵巢、與膀胱子宮腹膜之後,後續再以陰道式手術完成子宮全切除的手術。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

一位中年女士在過去兩年多以來,一直定期於門診追蹤其子宮肌瘤,最近追蹤發現子宮肌瘤由過去6.0公分增大至8.9公分,因而決定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


以2層連續縫合的方式縫合子宮

子宮切除後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嗎?

當因身體狀況或疾病而必須考慮切除子宮時,「子宮切除之後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常常是患者以及家人最想知道的事項之一。

匹茲堡大學的研究團隊於2013年7月發表其自1996年起、多家醫學中心共同參與的研究成果,他們前瞻性地每年追蹤3302位停經前接受子宮切除手術的婦女,追蹤的項目包括一些生活型態、血壓、與血液方面已知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風險因子,研究分析之後發現,婦女於中年切除子宮,並不會提高日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參考資料
Matthews KA, Gibson CJ, El Khoudary SR, Thurston RC. Changes i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by hysterectomy status with and without oophorectomy: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 Am J Coll Cardiol 2013;62:191-200.

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是一種慢性膀胱疼痛的疾病,通常會合併頻尿,疼痛的部位在骨盆,疼痛的強度可由輕微的的燒灼感到嚴重的疼痛,症狀的強度常會隨患者身體狀況而有所波動;目前一般認為間質性膀胱炎的發生原因為膀胱表皮有缺損,接觸到尿液中的排泄物,以此而導致頻尿與疼痛;間質性膀胱炎常發生在女性,也常跟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或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有關。

間質性膀胱炎的診斷需依靠完整的問診、身體檢查、尿液檢查、與膀胱鏡檢查,患者也常被要求記錄至少3天的解尿日記〈bladder diary〉。

雖然目前尚無間質性膀胱炎的根本治療方法,但患者可經由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口服藥物治療、膀胱鏡水灌注〈bladder distention〉、膀胱藥物灌注治療、神經刺激〈nerve stimulation〉、手術等方式來減輕不適。
一位年輕小姐因為多年的頻尿與下腹痛求診,無藥物濫用史,尿液檢查無感染,解尿日記發現患者一天解尿10次以上,平均解尿量為102 mL,膀胱最大容量僅150 mL,膀胱鏡水灌注檢查時發現患者的膀胱容量僅有250 mL,在第二次灌注時,出現多處膀胱黏膜下出血〈glomerulation〉的現象。

2013年8月6日

無塗層合成網膜 v.s. 膠原蛋白塗層合成網膜

為了改善傳統骨盆重建手術的高失敗率,合成網膜〈synthetic mesh〉在骨盆脫垂手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臨床上最常被使用的合成網膜材質為多聚丙烯〈polypropylene〉,為了降低多聚丙烯網膜在傷口癒合方面的不良反應如網膜裸露〈erosion〉、感染〈infection〉、傷口過度結疤〈excessive scarring〉、同房疼痛〈dyspareunia〉等狀況,有些人便對多聚丙烯網膜做一些改變,以期降低網膜置入人體後的炎症反應〈inflammatory response〉、提高人體組織與網膜的結合力〈tissue ingrowth〉,在多聚丙烯網膜表面覆蓋膠原蛋白〈collagen-coated polypropylene mesh〉便是一種嘗試。

然而,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相較於無塗層多聚丙烯網膜〈uncoated polypropylene mesh〉,膠原蛋白塗層多聚丙烯網膜在手術後90天內會分泌較多的炎症細胞激素〈inflammatory cytokine〉,置入膠原蛋白塗層多聚丙烯網膜的實驗老鼠會出現較明顯的傷口癒合問題,像是傷口裂開〈wound dehiscence〉與血清腫〈seromas〉,而置入無塗層多聚丙烯網膜的實驗老鼠則沒有上述問題,在手術後第7天,置入膠原蛋白塗層多聚丙烯網膜的實驗老鼠之組織與網膜的結合力較差、傷口局部會分泌較多的漿液性血狀組織液〈serosanguinous fluid〉、呈現較高的發炎指數,由於合成網膜在實驗老鼠與人體的反應是很相像的,這些結果暗示膠原蛋白塗層多聚丙烯網膜對於人體手術早期的傷口癒合可能會有不良影響。

在目前仍為數不多的人體試驗方面,Cervigni等人發現使用膠原蛋白塗層多聚丙烯網膜於膀胱脫垂患者手術後1年的復發率高達35.1 %,網膜裸露率則高達21.6 %,研究學者推測這些較不理想的手術成果可能與所使用網膜的特性如較高的硬度〈stiffness〉有一些相關,而其表面的膠原蛋白塗層並無法提供傷口癒合方面的益處。

再者,使用膠原蛋白塗層多聚丙烯網膜於人體時,還需考慮到置入人體後的安全性,van Luyn等人曾報告在處理膠原蛋白塗層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細胞有害物質〈cytotoxicity〉,這些細胞有害物質可能來自處理膠原蛋白時所使用的交叉結合劑〈cross-linking agents〉像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與glutaraldehyde,也可能來自膠原蛋白被交叉結合之後的副產物〈by-products〉。

參考資料
1. Pierce LM, Asarias JR, Nguyen PT, Mings JR, Gehrich AP. 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expression induced by collagen-coated and uncoated polypropylene meshes in a rat model. Am J Obstet Gynecol. 2011;205:82.e1-9.
2. Cervigni M, Natale F, La Penna C, Saltari M, Padoa A, Agostini M. Collagen-coated polypropylene mesh in vaginal prolapse surgery: an observational study.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1;156:223-117.
3. Patel H, Ostergard DR, Sternschuss G. Polypropylene mesh and the host response. Int Urogynecol J. 2012;23:669-679.
4. van Luyn MJ, van Wachem PB, Damink LO, Dijkstra PJ, Feijen J, Nieuwenhuis P. Relations between in vitro cytotoxicity and crosslinked dermal sheep collagens. J Biomed Mater Res 1992;26:1091-1110.

傳統腹腔鏡手術 v.s. 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

與傳統剖腹手術比較,腹腔鏡手術由於具有傷口小、術後疼痛程度較輕等優點,目前已廣被應用於某些婦科手術;對於微創手術的追求,於是產生了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y〉。

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大都利用肚臍為置入腹腔鏡鏡頭與腹腔鏡器械的單一部位,依照不同的手術術式,肚臍手術傷口的大小約1.6 ~ 3.0公分,比傳統腹腔鏡各別傷口約0.5 ~ 1.2公分來得大,由於進行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時,腹腔鏡鏡頭與腹腔鏡器械位於同一入口,因此手術時腹腔鏡鏡頭與腹腔鏡器械會往同方向移動,導致手術視野在手術時會產生一些限制,且腹腔鏡鏡頭與腹腔鏡器械會有相互碰撞、、、、等不利手術安全順利進行的情況,此外,由於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的傷口大都位於肚臍,此處為人體腹部皮下組織最薄的部位,因此理論上會提高手術傷口部位疝氣〈port-site/trocar-site hernia〉的風險,而文獻上確實也有一些相關的報告。

Murji等人於2013年4月在美國婦產科官方雜誌發表了比較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與傳統腹腔鏡手術臨床方面的後設分析〈meta-analysis〉,研究團隊篩選了文獻上6個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與15個品質較佳的觀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ies〉,分析899位接受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與1186位接受傳統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術後表現,根據其研究報告結果所揭露之目前文獻上的證據,顯示比起傳統腹腔鏡手術,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並沒有較低的手術併發症發生率、沒有較少的手術失血、沒有較輕的術後疼痛、沒有較短的住院天數、也沒有比較高的病患手術傷口美觀滿意度,而在進行子宮附屬器如卵巢手術時,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則會花費比傳統腹腔鏡手術較多的手術時間

參考資料
1. Goel R, Lomanto D. Controversies in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 2012;22:380-382.
2. Krajinovic K, Ickrath P, Germer CT, Reibetanz J. Trocar-site hernia after single-port cholecystectomy: not an exceptional complication? 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11;21:919-921.
3. Murji A, Patel VI, Legyland N, Choi M.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y in gynecolog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bstet Gynecol. 2013;121:819-828.
4. Choi YS, Park JN, Oh YS, Sin KS, Choi J, Eun DS. Single-port vs. conventional multi-port access laparoscopy-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 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3;169:366-369
5. Song T, Kim ML, Jung YW, Yoon BS, Joo WD, Seong SJ.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versus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 surger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3;209:317e1-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