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內容包含人體構造、疾病、與手術的影像與影片,敬請斟酌閱覽;與網站內容相關的可辨識資料均已去連結,以維護患者隱私。
顯示具有 經陰道子宮全切除手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經陰道子宮全切除手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5月18日

骨盆脫垂手術不適合保留子宮的情況

罹患子宮脫垂是否一定需要切除子宮,根據當今的文獻報告,比起保留子宮僅接受子宮懸吊手術,子宮切除手術加上陰道懸吊手術對於骨盆重建的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然而有些患者還是很想保留子宮,此時就必須跟醫師針對個人的狀況與可行的治療方法進行討論與溝通,然而,有下列情況的子宮脫垂患者,還是比較不建議保留子宮:
1. 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或子宮內膜病灶
2.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
3. 不正常子宮出血
4. 停經後出血
5. 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的家族病史
6. 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
7. 接受Tamoxifen治療
8. 無法接受定期常規婦科檢查

參考資料
Gutman R, Maher C. Uterine-preserving POP surgery. Int Urogynecol J 2013;24:1803-1813.

2013年10月26日

第四級骨盆脫垂

一位80歲女士,因無法解尿必須置放導尿管而被轉介至門診,身體檢查時發現有第四級骨盆器官脫垂,包括膀胱、子宮、與直腸,脫垂的部位呈現破皮潰瘍的狀況。由於脫垂部位廣泛,因此於評估患者生理狀況與手術風險之後,安排手術包括經陰道子宮切除手術〈vaginal total hysterectomy〉、經閉孔膀胱懸吊手術〈transobturator mesh procedures〉、以及經臀陰道懸吊手術〈transgluteal mesh procedures〉,術後解尿功能恢復,每次解尿可達200毫升以上,餘尿少於50毫升,術後2週返診時傷口復原良好。

骨盆器官脫垂分級〈POP-Q System〉的方式如下:脫垂部位位於處女膜1公分之上為第一級,脫垂部位於處女膜上下1公分之間為第二級,脫垂部位超出處女膜1公分但未達陰道長度減2公分的長度為第三級,脫垂部位超出陰道長度減2公分的長度為第四級;通常第一級與無症狀的第二級骨盆器官脫垂,只須保守療法,有症狀的第二級、第三級、與第四級骨盆器官脫垂必須積極的治療,治療方式包括子宮托置放或手術。

手術前

手術後二週